在冬天,低溫和巨大的室內外溫差會導致膝關節周圍肌肉和血管收縮,易于引起關節活動的異常造成打軟腿高發,因此如果遇到這種情況,首先要降低運動量,讓關節得到休息。其次就是盡可能地保暖,可以采用熱敷的辦法;早期僅偶爾發生,經休息、理療,癥狀可以減輕或消失。
如果以后膝蓋打軟腿經常發作,次數增多,一個月數次,甚至一天數次,且膝關節疼痛明顯,致使活動受限。那么就要去醫院就診,體檢,拍片,甚至做核磁共振檢查明確病因。
平時要注意保護膝關節,那么如何保護膝關節?
1、控制體重
身體的重量越大,膝關節所承受的力也就越大,磨損的速度也更快。建議體重指數(BMI)超過24的應減輕體重。計算方法如下:體重指數BMI=體重(kg)÷身高的平方(㎡)
WHO建議健康的BMI為18.5~23.9,亞洲人為18.5~22.9。BMI不適用于兒童,孕婦,運動員,和病人。
下圖為BMI值與體重的關系,如果不會算,可以網上找到BMI計算器。
2、改變生活習慣
避免反復下蹲運動,或長期下蹲,避免爬山或上下樓梯。同樣也要避免如沖撞、深蹲的運動,這些運動會帶給關節巨大的壓力,登山、爬樓梯帶給髕股關節很大的壓力。
3、堅持適度合理運動
關節經常運動,能讓關節軟骨受到適當刺激,促進新陳代謝,這樣關節滑液才能在關節內到處流動,起到潤滑和提供營養的作用。
相反,如果長期不運動,關節周圍的肌肉組織會日漸萎縮。久而久之,關節失去了保護,損傷的幾率自然會增高。老年人不運動容易患骨質疏松癥,身體也會缺少敏捷性和協調性,容易跌倒造成嚴重骨折。
你需要找到一種對于膝關節比較安全的運動并且堅持下去。比如游泳(避免過度用力蹬腿)、騎自行車、快步走等。
運動中感到不適,要立刻停下來,不要勉強。了解自己的極限,盡力而為,循序漸進,慢慢增加時間與量,運動前后充分熱身。
4、鍛煉股四頭肌
股四頭肌是人類大腿最重要的肌肉群。它不但負責我們走路、上下樓、蹲起等動作時的主要力量,還負責我們膝關節的穩定性,尤其是髕骨和膝關節前后向的穩定性。每天抬腿可以很好地鍛煉股四頭肌,保持膝關節彈性,促進新陳代謝,有效保護膝關節。
方法如下:坐在椅子上,膝關節伸直同時勾住腳尖,用力使整條腿繃直并保持水平狀態。這時候會感覺大腿的肌肉在用力,摸起來硬硬的,每次堅持10秒鐘,然后放松10秒鐘,每日上午30次,下午30次。
5、避免久坐
長時間坐著不運動,會使肌肉松弛,缺乏力量,會使關節疼痛加重。你需要找到一種對于膝關節比較安全的運動并且堅持下去。
6、適當使用助行器具
拐杖可以分擔你的關節壓力,提高步行的穩定性,減輕腿部的負擔。
7、適當補鈣
多吃一些含鈣豐富的食物,促進鈣的吸收利用,如牛奶、綠葉青菜、花生、紫菜等都是含鈣量很高的食物。適當時可加吃一些鈣片。另外,在日常生活中,增加運動和日曬也很重要。
8、穿一雙合腳的鞋
不僅可以讓你走路舒適,還可以減少運動時膝蓋承受的撞擊與壓力。腳背部分能與鞋子緊密結合,寬窄、長度均合適,能正確保持足弓的弧度;鞋子的重量以輕為宜,鞋底不宜過軟,而且要有點厚度;鞋后跟可以高2-3厘米左右,鞋底太平則走路時容易疲倦;鞋底上帶有防滑紋。
10、注意保暖
膝關節由于缺少豐富肌肉和脂肪組織的保護,局部熱量容易散失,溫度常比其它部位低。膝關節如果遇到濕寒,會影響局部的血液循環,加速衰老。尤其是對于已經受損的膝蓋來說,遠離濕寒的環境對于保護膝蓋來說尤為重要。